环球快讯:「晨习」习近平:办法就在群众中
中国组织人事报
2023-06-07 16:51:00
(资料图片)
习近平在办公室地图前谋划正定的发展。(图片来自《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
开展调查研究,习近平强调“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但现实中,也有人碰到过这样的烦恼:下去跑了一大圈,意见收集了一箩筐,可就是不知道从哪儿入手解决问题,咋办?习近平曾提及自己的经验做法,“坚持调研开局、调研开路,凡事眼睛向下,先当学生,不耻下问,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比如,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战略。他说,精准扶贫,关键的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把家底盘清,这是前提。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到河北阜平骆驼湾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有啥好办法能精准识别出贫困户呢?2015年6月18日,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谈到精确识别“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这套法子,是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符合实际、形象直观、便于操作,习近平对此给予了肯定:“‘四看法’实际效果好,在实践中管用,是一个创造,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习近平还曾提到焦裕禄的故事。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475天中,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面对面向群众请教、同群众商量。正是这种深入的调查研究,使他在较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了内涝、风沙、盐碱的规律,实施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2002年10月,《福建日报》刊发习近平的署名文章《研究借鉴晋江经验 加快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关于晋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图片来自央视网)改革开放后,福建晋江从组织闲房、闲资、闲散劳动力创业起步,探索出一条“以市场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之路,实现了从落后贫困县到“全国十强县(市)”的历史跨越。习近平对晋江发展很关注。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六年间七下晋江调研,总结提出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晋江经验”,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基层是好课堂,群众是好老师。习近平说:“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历史文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年轻干部保持好心态才能干出好状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要讲“懂”和“爱”来源: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编辑:刘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