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科专家赴济源市指导农业生产:多举措提升应变能力 保障秋粮增产丰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当前我省玉米生长普遍进入抽雄吐丝期,也是玉米生长和后期灌浆结实的关键阶段。今年我省秋粮生产天气多变,7月份以来长时间高温热害,7月中下旬受台风“杜苏芮”的影响,部分地区出现了少面积的渍涝灾害。针对复杂多变的天气影响,8月3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联合河南农业大学、洛阳市农科院秋粮专家,赴济源市联合开展秋粮生产指导。
在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丁前林的陪同下,专家组一行对多家种粮大户开展了调研指导。在济源市五龙口镇雨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河南农利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东雷介绍了当前玉米密植高产示范方和带状复合种植情况。马东雷说:“今年玉米种植较大面积采取三角定苗高产栽培方式,实现了清茬、开沟、化肥深施、铺滴灌带一体化作业,大大节约了种植环节成本,尤其是在应对此次降雨过程中,开沟作业有利于田间积水快速排出,降低了渍涝风险。”在“条带种植”示范点,通过专家现场测量计算,亩株数达到5466株,在增加亩穗数的同时,增加了玉米田通风透光能力,极大提高了抗高温干旱能力。
在济源市富富康新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和济源市民富农机合作社种植基地,专家组一行重点查看了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的作物生长情况。通过现场测算,玉米亩株数达到每亩3950株,大豆达到每亩9000株以上,为今年玉米丰产打下了较好基础。针对当前玉米生产形势,专家组成员乔江方副研究员表示,抽雄吐丝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节点,尤其是针对今年复杂多变的气候因素,呈现“高温+暴雨渍涝+阴雨寡照”复合型灾害天气,中后期玉米灌浆过程中,既要预防高温造成的授粉结实不良结实率下降,也要防止再次暴雨造成的次生灾害。通过无人机喷施作业,一方面可补充营养,预防雨水过后玉米脱肥早衰,一般用2%-3%的尿素与0.1%-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外加0.01%芸苔素内酯10-20ml,兑水50公斤进行全田喷雾;另一方面,无人机作业过程也可提高玉米授粉效果。
针对当前玉米生产形势和今年玉米生产中的管理重点,专家组组长、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王振华研究员说:“玉米实现单产提升,首先是优质、多抗、丰产玉米品种的利用,同时还在于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今年我们在济源示范区实施了‘密植滴灌’‘条带种植’‘三角定苗’‘一穴多株’以及传统种植等不同栽培模式展示应用,带状复合种植也按4:2、4:6、4:4等不同比例进行了试验。示范区下一步要在落实好田间栽培管理的同时,要做好今年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尤其是针对今年南方锈病明显增加的态势,雨后立即组织全面防治,多举措保障秋粮增产丰收。”